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页 (第1/2页)
如果苏家没有败落就好了,怎么也是祖上出过翰林的人家,完全配的上当将军的正房夫人。 苏疏樾不知道吴孟帆在想什么,此时正在写她打算登在杂志上小说的故事大纲。 她跟唐夫人说想要杂志的几个版面,唐夫人虽然一口答应,但也明说了不可能给她大标题。 如今唐树出手,他的文章难求,杂志社那边直接说了会大方配合。 唐树的文章厉害,但苏疏樾并没想着全部靠他,为了不浪费自己要的版面,苏疏樾计划着还是把她之前想的故事给写出来。 舆论暴力不是某个时代的特定产物,随着各类媒体的发展,信息越来越流通,为了博眼球,断章取义的事只会多不会少。 民国这个时期还算是好,记者不算是泛滥,纸媒还算是个受人尊敬的行业。到了现代电视台都是承包制,什么都在泛滥,黑白颠倒屡见不鲜。 几个故事写下来,有些是事实案例的短故事,有几个就是苏疏樾看过的电影书本,不可能一次登刊,苏疏樾让佣人送到杂志社选择。 刚送过没多久,唐太太就挂了电话过来:“也不知道你哪来的那么多想法,不过是个电车让位,你都能写的那么轰轰烈烈,把一个小姑娘写得人人喊打。” 唐太太一说,苏疏樾就知道她看的是哪个故事了,是苏疏樾看过的一个电影,电影的女主角查出癌症,在公交车上没有给老人让位,因为有人通过手机录像上传到了网上,导致事情越闹越大。 女主角在这件事中有苦难言,在记者断章取义的报道下,女主角就成了个道德败坏,破坏别人的第三者,最后结果是女主自杀。 苏疏樾稍微改动,把传播媒介改成了报纸,拼借自己的记忆尽量把故事写的生动。 “这个故事也是我听闻的,我最多就是个讲述人,不算是我写的。” “所以这些稿子的笔名都不相同?”唐太太打电话来还因为这个问题,苏疏樾送的几篇稿子,全部用了不同的笔名。 但是一看文章手法措辞,就知道是同一个人。 “不是我想的故事,我总不能揽功。” 唐太太其实也不相信苏疏樾能有那么好的文采,本来就想着她是找人代笔,闻言才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劝道:“疏樾你这就想岔了,你以为如今华夏的真正的美女作家有几个,漂亮的女人又要打扮又要社交,哪有那么多功夫静下心写文章。” “唐太太的意思是?” “就用你的名字多好,为你的名声锦上添花,就跟法语和小提琴一样。”说着,唐太太笑了笑,“我当然知道法语跟小提琴都是疏樾你的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