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枭_第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第1/4页)

    王禀悚然色变,目如喷火的瞪着楚天涯!

    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马扩夹在二人中间,好不为难。眼看楚天涯与王禀似乎要争吵起来,甚至王禀脸上都显出了怒火与杀气,马扩急忙出来劝解,“楚兄弟你少说两句;义父大人,楚兄弟年轻气盛酒后失言,你老人家切勿往心里去!”

    “嗬嗬!”没想到王禀非但没有发作,反而是抚髯大笑,“我儿多心了。老夫心胸岂会如此狭隘?——楚天涯,你确有几分胆气与见底,口才也是不弱。只不过当临大事,图逞口舌之能是百无一用。老夫就想知道,万一金兵此时便南下攻打太原了,你有何主张能救人救己?”

    楚天涯拧眉沉思了片刻,说道:“金兵要来,我们只能提前做出防御准备。首先就要加固城防,积累粮秣动员百姓,做好长期围城抗战的准备。其次,必须联合西山、太行九山十八寨的义军,一同合纵抗金。若有这些外力相助,到时金兵纵然攻到城下,也无法全力围城。太原有了战略伸缩的余地,便不会成为瓮中之鳖,到时我们甚至可以预先设伏,或是灵活运用其他战术加以对抗,总好过坐以待毙。再者,如果童太师麾下的胜捷军能留下来驻守太原,则胜算大增!”

    王禀眉头一拧眼中精光溢溢,“简而言之,就是这十二个字了——积粮筑城、结联外援、王师留守。对不对?”

    “对!”楚天涯点头道,“如此三条要是都能做到,何惧金人!”

    第20章 千年代沟

    楚天涯此言一出,马扩与王禀都陷入了沉默。

    良久后,王禀吁了一口气,说道:“楚天涯,你还当真是胆大包天。你出身小吏现居末将,连执政、都帅皆不敢谋划的军国大事,你却敢指手划脚!”

    马扩不失时机的插了一言,“义父大人,常言道英雄莫问出处。楚兄弟审时度势见底非凡,又敢做敢为,实比现在许多身居高位却尸位素餐之辈,强了百倍不止啊!若天下人都如楚天涯这般,女真蛮奴又岂敢欺我大宋?”

    “噢,你是在拐着弯骂老夫?”

    “孩儿不敢!”马扩慌忙抱拳赔罪道,“义父的为人,孩儿还不明白么,又岂敢对义父不敬?——孩儿只是想说,难得这危难关头有楚天涯这样的有识有才之士,为国为民挺身而出,义父大人,莫要错失了这样的人才啊!”

    “哦?嗬嗬!!”王禀大笑起来,“说了半天,原来你是在引荐提拔他呀!”

    “多谢马都监美意。”楚天涯也笑道,“引荐提携就不必了。楚某出身小吏不学无术,并无野心。能做到一介军使,已是知足。我只盼望王都统能以大局百姓为重,出面力主抗金,劝说童太师留守太原!”

    “不可能。”王禀与马扩,居然异口同声。

    然后,三人一同怔住了。

    楚天涯只能苦笑的摇头,“二位上官既是童太师的麾下大将,想必是了解他的为人。如此说来,想要留童太师驻守太原,的确已是不现实了?”

    “半点也不现实。”王禀说道,“老夫不想背后议论太师的事非。但,就算太师要走,老夫也一定会留下,与太原共存亡!”

    ——“与太原共存亡!”

    听到这几个字,楚天涯心中莫名的热血沸腾!——没错,眼前的这个老将军,才是历史上那个热血慷慨、以身殉国的王禀!

    “但童太师若走,必然带走麾下的胜捷军。”马扩担忧的道,“到时,义父用什么对抗金兵?”

    王禀的眉头深深皱起,沉思了良久,遗憾的摇了摇头,“老夫虽是河北宣抚司都统制,但只有外出征战时的临时用兵之权,却没有调兵与统兵之权。我大宋的兵权,全部握在朝廷;出使在外,却都握在童太师这样的宦官手里。老夫忝为都统制枉称大将,手下其实并无一兵一卒可堪驱使。”

    听到这里,楚天涯心中连连叹息!——王禀这话,直接道出了眼下大宋兵制的弊端。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一场陈桥兵变,才黄袍加身登鼎为帝的。从那时起,大宋的天子们就都害怕手下的将军们也效仿“陈桥兵变”夺了他们的江山,于是对大宋的军队进行了十分严厉的约束,对将军们的权力也是束缚得相当厉害——也就是传说中的,有宋一代“重文抑武”。

    诚如王禀所说,大宋的兵权全部集中在朝廷、握在官家手里。其中,征调拨用之权归于枢密院,统率管理之权归于三衙。而枢密院和三衙的官员大半是文官或是童贯这样的宦官,他们都直接听命于官家。

    在军队出征之后,王禀这样的“率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