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_第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节 (第1/5页)

    大眼贼给我的那个老朝奉的地址,就是在郑州。

    刘一鸣也罢,烟烟也罢,他们都是五脉中人,考虑事情自然要从大局出发,学会利益为先。但我对五脉,实在没什么感情,我有恩于五脉,五脉可无恩于我。许家的仇,别人可以罔顾,我却绝不会罢手。

    当然,我已经答应刘局和烟烟了,暂时不去动老朝奉,自然说话算话——不过,我可没答应不去调查外围线索。

    我是这么打算的:在郑州查而不动,一有所得,立刻收手,等到学会腾出空来,再继续追查不迟。我出发之前,已经在四悔斋里打好了埋伏,封门闭户,说去外地收货。我算过了,去郑州最多一礼拜,神不知,鬼不觉,只要赶在烟烟回来之前返回就行了。

    大眼贼失风被抓,说不定老朝奉很快就会觉察。如果因为耽误几天而错失了这么一条线索,到时候可没后悔药吃去。

    我就这么躺在卧铺上胡思乱想,昏昏沉沉睡了过去。过了十来个小时,列车员把我叫醒说到站了。我揉揉眼睛,往外一看,看到窗外的月台上立着一面硕大的站牌,白底黑字,写着“郑州”二字。

    我心想,这就算是进了敌营啦。

    玩古董的人都知道,河南是古玩大省,开封、洛阳、安阳三地呈鼎足之势。而这三地的古物,则汇聚于省会郑州。郑州自古就是七郡道口、五路通衢,是重要的文物流通集散地,卓然自成一番格局。想要在河南文物市场分一杯羹,郑州是必须要掌握的枢纽。因此各路神仙在此都有势力,错综复杂,水一点不比京城浅。据说五脉数次南下,想要把郑州收入麾下,结果只能换得一个听调不听宣的结果,可见此地之凶险。

    我出了熙熙攘攘的郑州站,先在街边的小摊子上吃了一大碗胡辣汤。这玩意儿看似是漫不经心的乱炖,实则滋味无穷,一口辛辣面汤滑入胃里,跟手指头摸了电门似的,全身都麻酥酥的,格外舒坦。我就着两个油饼把这一碗胡辣汤喝了个底朝天,觉得一夜疲劳全都被辣出了体外,斗志昂扬。

    我这次来郑州,背着刘家,所以五脉的人脉是不能用了,只能孤军奋战。一念至此,我非但没有畏惧,胸中横生一股豪气来。老朝奉与我许家三代恩怨,是时候由我做个了结了,是生是死,我都绝不会回头。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天助黄忠成功劳,站立在辕门三军晓,大小儿郎听根苗……”我不由得开腔唱了几句《定军山》,然后打了个饱嗝,从怀里掏出一张小纸条和一张地图来。

    这小纸条是我在审讯大眼贼的时候偷偷抄的,里面写的就是老朝奉留下来的地址。方震那个家伙,大概是猜到我的心思,把审问记录看得特别死,不让我接触。我施展浑身解数,才从记录的小警察那里骗来。

    我拿着这纸条和地图,一路按图索骥,倒了几趟公共汽车,终于找到一处十字马路的交叉口。这一带是老城区,放眼望去一片片都是灰瓦平房,巷道交错,远处几栋楼房的工地正在动工,但一时半会儿还改变不了整体风格。在这些平房之间还有一条隆起的土包,长条形状,上面长着一层薄薄的青草,在这一片房海之中显得特别突兀。

    我附近问了一下,才知道这是当年商代城墙的结构遗迹,不由得多看了两眼。真不愧是郑州,上古遗迹随处可见。几千年前的东西,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夹杂在嘈杂的居民区里,显得别有意趣。

    纸条上的地址,在附近一条巷子的尽头,是处其貌不扬的平房,商代城墙遗址就在房后,看着好似这户人家的后山。我走到门口,看到大门上吊着一把锁头,门外挂着一个墨绿色的邮筒,旁边是个鲜奶箱,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写着门牌号。

    我没着急敲门,而是谨慎地在周围转了一圈,找到巷口的一家小卖店。店主是个胖胖的大婶,开始对我爱答不理,等到我掏钱买了两板五号电池和一卷乐凯胶卷,她的态度一下子变得热情起来。我借机跟她攀谈,打听这家人的情况。

    套话是玩古董的人必备的技能,俗称舌头耙子,舌头一摆,就能从对方那里耙出想知道的事。胖大婶一个普通中年妇女,对我根本没什么戒备心,三两句话我就把那家人的底细摸清楚了。

    这户人家姓阎,户主叫阎山川,是个报社记者,媳妇在中学当语文老师,家里有个七岁的小孩子。不过据胖大婶说,阎山川是跑财经新闻的,媳妇也很本分,没听说过这家人跟古董、文物什么的有关系。

    当然,这说明不了什么。如果他们真跟老朝奉有勾当,不会让外人知道的。我告别胖大婶,在附近的五金店买了把改锥,趁巷子里没人,悄悄撬开了阎山川家的信箱。信箱里只有一份《河南日报》,一份《郑州晚报》,报纸都是当天的,上面什么记号也没有。

    我把东西放回去,信箱关好,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巷子,在附近找了家叫爱民的小旅馆住下。次日一大早,我在地摊上买了一架玩具望远镜,爬上那座商代城墙遗址。这里可以俯瞰阎山川家,进出动静一目了然。

    我连续观察了三天,基本上摸清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