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帝_天启年间东江军镇移镇风波始末及辨析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天启年间东江军镇移镇风波始末及辨析驳 (第3/6页)

观点是让毛文龙有更大的自主性。(《明熹宗实录》卷71)

    明廷同意袁崇焕的观点,故袁崇焕差官练兵游击赵佑、车前营参将徐敷奏前来皮岛,欲与毛文龙商量移镇之事,并馈送毛文龙粮米、甲械以为慰安。

    移镇一事本关国家利益,商量而行并非不可,但是毛文龙完全不加考虑,为了反对移镇,采取了以下四个手段。

    第一,栏阻关、宁遣使。

    赵佑一行人航船前来,毛文龙竟然派人将其栏阻在石城岛,并千方百计不让赵佑等人前往朝鲜。

    赵佑山东人,武举出身,曾任胶州镇抚,天启元年加衔守备,奉命航海护送朝鲜进香使者,并迎回明朝颁诏使臣,“仍命相机往岛,招抚东山之民”。

    返回后,赵佑加衔游击,先后在孙承宗、袁崇焕帐下任事,天启六年六月袁崇焕升补为总兵标下练兵游击。

    此行受命而来,但竟被毛文龙擅自斩杀。

    赵佑被杀所为何事,史籍中并没有记载,只有朝鲜记载流露些微。

    如《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14仁祖四年八月辛亥载,宪府启曰“今此赵佑之死,机关甚重,而亦不为详探,以启日后之事”。

    癸丑载,备边司启曰“而赵佑之死,闻于天朝,则必将益激其变”。

    丙辰载,右议政申钦曰“赵佑已死,徐敷奏即逃还中原,必有处置之事”,副提学郑经世曰“臣意文龙情状已著,而徐敷奏逃还,亦以赵佑之死而然也”。

    卷21仁祖七年七月丁亥载,左参赞郑经世曰“毛将之擅杀赵佑,亦可诛也”。

    可见,赵佑之死、徐敷奏的逃还很可能是因为同一件事。

    徐敷奏逃还事,据毛文龙揭称“独幸辽东部院袁崇焕念切同舟,疏遣都司徐敷奏会哨商榷进剿至计,讵知徐敷奏图入高丽之愿不遂,辄不体上台本意,不谙军中机宜,带船五十余号,各岛停泊,执旗谣称奏旨接渡辽众,以就大粮大饷。愿去关上者,即现给予粮米,官去加升,兵去厚赏”,“满载去者无数,及有由陆奔窜被虏截杀者亦无数”,又称东江有兵将西逃,“众口供吐与徐敷奏有约逃去”。(《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5《天启六年九月口日具揭》)

    天启七年二月,毛文龙又称“如徐敷奏者,上年乘海外粮饷断绝,人心易摇,借名会哨,声言宁远、榆关每月兵给大米一斛,银二两,皇赏不时,私与辽将血盟,停舟各岛,招去壮丁二万余名,仍诱各将乘机而逃”。(《东江疏揭塘报节抄》卷6《天启七年二月十六日具奏》)

    然而朝鲜人的说法却与毛文龙截然相反,《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仁祖四年十二月甲子载,备边司启曰“且诏使奏本中徐敷奏所载辽民,皆以为出于自己,不悟其如见肺肝,殊可恶也”。

    即使后来极诋徐敷奏的梁廷栋也称“奉差私带难民,为毛文龙所参”。

    可见,徐敷奏擅自载回是有可责之处,不过所舟载的正是那些奄奄一息的饥寒辽民,这在道义上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毛文龙却诬陷他招诱辽兵,又诬陷招去壮丁二万人,毛文龙自己说来船只有五十只,在当时的海运条件下就算是大辽船一艘也只能“载百余人”,总共最多也只能载五六千人,而毛文龙却说二万人。

    又诬陷徐敷奏招诱辽将西逃,这显然是将无关之事也归过于他。后世有些人轻信毛文龙的话,竟执此以指责徐敷奏与袁崇焕。

    毛文龙之所以对徐敷奏舟载辽民反映这么激烈,并擅杀赵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将辽民当做自己的财产,宁愿让他们饿死也不愿他们回归内地,有了辽民他便有了敛利自奉、虚兵冒饷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毛文龙下令这些屯种的辽民“止许载往,不许载回”。朝鲜人屡屡请求辽民就食中土,毕竟“来归辽民,本为求生之计,而贵镇既不能赈救,若不许就食山东,是辽民之死,贵镇实致之,得无不安于贵镇之心乎?为贵镇计者,莫如留其兵而送其民,以为长大之策,贵镇何补熟思而处之”,但是毛文龙“不许入送”,在朝鲜人看来“其意在于托以辽民多集,请粮皇朝,以为自奉之计也”。(《朝鲜李朝仁祖实录》卷9)

    崇祯二年六月,袁崇焕称毛文龙“拘锢难民,不令一人渡海,日给米一升,令往北地掘参,屡遭屠杀,其畏死不往者,饿死岛中,皮岛白骨如山,草菅民命,九当斩”。这话一点都没有说错。(《崇祯长编》卷23)

    第二,让朝廷的阉党同伙为其说话。

    如丰城侯李承祚上疏力阻移镇“近阅邸报,见有毛帅移镇之议,但铁山一移驻,则朝鲜孤弱,为奴所逼,势必兼并,奴愈无顾忌矣。

    况铁山民、兵共集七八十万,安居既久,一议移,恐jian民召乱,祸生不测,安可不长虑也。既谓在铁徒费粮饷,则移之盖旅亦岂能空腹战乎?是则在控奴有法,不在多一番移镇,反多一番摇动也。惟祈阜上敕命一风力重臣往助文龙,监其军饷,督其进兵,报仇复地,相机而行可耳”

    李承祚之所以不愿毛文龙移镇是因为此事涉及到包括他个人在内的部分人的经济利益。

    当时为了毛文龙通商召买之事,海禁大弛,许多达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