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拒绝,学会坚持自我(套装共2册)_10 莫被人情绑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 莫被人情绑架 (第2/4页)

在同类事情上打你的主意。

    ◎ 捐款与爱心画等号吗?

    做善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奉献,不能有私心杂念,也不能借此攀比炫耀。捐款值得提倡,不过,要怎么捐、捐多少,应出自个人意愿,不能用捐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不捐款就是没爱心,这种想法是狭隘的。

    小陆的单位有一名员工,前两天在岗位上突发疾病,去世了。由于单位资金吃紧,而员工家里的经济又比较困难,所以单位便召开职工大会,号召全体职工捐款,并声明捐款后将公示捐款详单,也就是说,谁捐了,谁没捐,捐了多少,所有人都一目了然。

    小陆心里很抵触这种做法,一方面,他和妻子每个月光是还房贷就已经很吃力了,另一方面,他和这位员工连面都没见过,根本就不认识。这种情况,他不捐款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单位说要公示详单,这和强制捐款有什么区别?同事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别说不捐,就是比别人捐得少了,都会被人说三道四。

    小陆见身边的同事都颇有怨言,心想,既然大家都和自己的态度差不多,单位应该会不了了之了吧。想不到,下班之前,小陆接到办公室的电话通知,让他去把捐款交了。小陆不知道是什么状况,便去办公室一探究竟。进了办公室,小陆吓了一跳,里面挤满了人。当他看到表格的时候更是惊呆了,原本嚷嚷着不想捐的同事,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齐刷刷地写着500元,只有小陆的名字后面是空白的。尽管万分不情愿,但小陆还是马上把钱交了上去。回家以后,他越想越郁闷,妻子叹了口气,安慰他说:“捐都捐了,别上火了。换了是我,恐怕也会那么做。单位上上下下那么多人,不捐的话,以后怎么做人啊?大不了后半个月,我买菜时再算计着点儿,应该能维持到下个月。”

    有些单位组织捐款时虽然名为“自愿”,实际上却通过各种手段强制员工。还有一些单位在捐款捐物的同时,要求冠名,广邀媒体大肆宣传,用以树立企业形象。这种功利的做法完全背离了慈善的本质,使原本扶助弱势群体的爱心,变成了令人反感的作秀,这恐怕会令越来越多的人对做善事失去信心。

    对于捐款攀比的现象,中国第一家民办公募基金会——壹基金的创办人李连杰说过这样一番话:“看到网上那些排行榜,我觉得很遗憾,爱心怎么能用金钱来衡量呢?如果我就只能捐一元,我难道要去跟比尔·盖茨比爱心吗?有的人一冲动,捐一个月工资,要是这样连续三个月,他就变成贫困户要我们去救了。”

    李连杰筹备壹基金时,曾去找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帮忙,这位朋友大约有上百亿的身家。得知李连杰的来意后,朋友说:“出钱,好啊,10万元。”

    李连杰笑了:“不会吧,我跟你的交情,你又有这么大的身家,就给我10万元钱,说句不好听的,打发要饭的也不止10万元钱呀!”

    朋友说:“连杰,你跟我来。”

    说完,他把李连杰拉到他的办公室,李连杰看到了十几万封要钱的信。

    朋友说:“我每年都会拿出一亿五千万港币摆在这里,谁要捐款,我就10万10万这么给,直到把这一亿五给完。明年再拿一亿五,再这么给。”

    李连杰理解了这位朋友,更加坚定了壹基金每人只捐一元钱的想法。壹基金的理念是:1人 1元 每1个月=1个大家庭。也就是说,每个人每个月捐一元钱,集合大家的力量,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随时帮助有需要的人。

    想帮助别人,有钱的可以出钱,没钱的可以出力。善无大小,尽力而为。做善事需要的是慈悲心,不是分别心。不捐款的,不必内疚;捐一元钱的,不必嫌少;捐一个亿的,也不必在道德上有优越感。

    ◎ 要孝顺,但不能愚孝

    在中国,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孩子。无论是高考填报志愿专业,还是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都要插手。他们常以“过来人”和“为你好”为由,迫使子女无条件顺从他们。如果子女不愿意服从,就要受到各种舆论的指责,自私自利、好心当作驴肝肺,这还是轻的,严重的会被说成是大逆不道。

    王鑫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一家知名的建筑企业,担任出纳。上班半年多,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便被公司派往湖南,担任公司承建项目的出纳,负责支付材料款、工人工资等。从2012年3月开始,公司陆续给王鑫打款300多万元,用于各项开支。2012年4月,王鑫一连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