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成了太监的女儿_第5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页 (第2/2页)

人分开,赶快去寻找像您丈夫一样的亲王,把毕生所学献上,这于您领地下的民生大有裨益,只希望之后能见到皇帝陛下,能够福泽万世万民。”

    季岚熙蹙起眉毛,大郑的禁海令此时又收紧,可见现在朝廷上季盛与陈昌黎的斗争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的地步了。

    明面上,大郑开海禁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沿海常有倭寇流窜,惹得沿海民众苦不堪言,于是干脆连民船商船一块禁掉,更方便朝廷水师巡视围剿。

    季岚熙手下有一家商行,却看的明明白白,那些所谓的倭寇其实大部分都是沿海的走.私贩子。沿海的百姓自然要靠海吃饭,与外国行商交易个针头线脑或者买卖货物都是再普遍不过的事。

    官府一句海禁便把万万人的财路都断了,又只堵不疏,长时间得不到朝廷的许可,那些沿海的商绅自然心生怨气,干脆干起了走.私的营生。

    官府把这些人统称为倭寇,又加紧海禁,进行进一步的围剿,双方都是愈演愈烈,竟然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那些商绅甚至拥护了一个名叫王海的人为千岛王,这位“千岛王”心思诡谲,长时间流窜于马六甲和东瀛,经常sao扰沿海各地,叫朝廷大为头疼。

    季盛是同意开放港口贸易的,一方面商税大大地增加了,好歹能补充些国库里可怜的银子,另一方面统领大郑四千战船水师的将军正是陈党人士,他到底也想在大郑水师中插进几个钉子。

    陈昌黎自然是不愿意开这个口子,大郑以农立国,农事为国之根本,商业利益太诱人,沿海地区百姓一股脑的都去经商,谁来种地啊?再者一旦开放商路港口,沿海地区歪风邪气更甚,不利于维护士人稳固的统治。

    两个人都自成一派,拿海禁作为幌子在朝堂上互相倾轧,斗的是风起云涌,只剩下一个老成自在的万岁稳坐钓鱼台。

    这些且都是后话,季岚熙的船队大部分也都不在沿海地区,目前的情况赵衍在辽东还用不上水师,一切都以步兵骑兵为主。

    不过既然眼前的这位泰西人想要过来发一份光发一份热,也不是不可以,现在能允许被送到大郑的泰西人,大部分都接受过教育的。

    毕竟是免费送上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人才,不用也是白不用。

    季岚熙抬眸问道: “你且说说你都会些什么?”

    林安多一见季岚熙开口问话,便知道此事有戏,他长吁了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答道:“我会一些医术、地理、水利... ...”

    “等等,你说你会水利?”

    “是的,我会。”林安多有些骄傲,“夫人,我还可以开设讲堂,教您的孩子数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