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节 (第2/4页)
一致赞可。
找粮食的困难,没谁比孙主任更懂了,但现在县委和一厂也困难,他们下个月甚至连粮食都发不出了,自己不努力努力能怎么办?难道要真的看着厂里的八十来号人饿死?
孙主任喝了口水润喉:“同志们,我也知道这事儿困难,但咱们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一厂有三百来号人,每人每个月最少都要发20斤粮食,三百来号人最少都要六千斤粮食,他们也是真的没法子了,但凡他们要是有点办法,他们都不会让咱们厂里这么难做。县委也难,去年年景不好,粮食收成差,粮站那边的粮还要供应给镇上所有的居民,所以像咱们这样的单位,镇上都让咱们自己想想办法。”
孙主任说是六千斤,但在座的人谁都知道一厂每个月的粮食开销不止六千斤,毕竟对于在座的人来说,每个月他们的粮食供应是30斤。而粮站的困难大家也都能理解,毕竟芦岭镇虽然不大,但整个镇上的居民也有百来户。
大家渐渐地都沉默了下来,一时间谁也没有说话。
骆琦环顾了一周,见到大家沉默不语的样子,抿了抿嘴,道:“厂长,孙主任,我想问一下,如果咱们找到粮食,是直接给钱购买还是给票购买?”
高主任和孙主任都很意外,他们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认真问问题的人是罗晓琪,但是仔细想一想,如果真的有一个人认真关心这个问题,也就只有她了,高厂长道:“用钱买。”
骆琦皱皱眉头,这年头什么东西都是限量供应的,不限量供应的东西不多,价格也十分不便宜,她道:“厂长,主任,咱们厂里有很多有瑕疵的布匹,这些布匹放在仓库里放着也是积灰。咱们能不能把这些布匹拉倒农村去换一些粮食呢?”
以物换物的方法高厂长和孙主任倒是没有想过,毕竟在他们看来,哪怕就是瑕疵品,那些东西也是属于国家的,以往他们厂里的瑕疵品不是拉到一厂去统一处理,就是发给工人们做福利了。
高厂长沉思了起来,他越想越觉得特殊时期特殊做法,比起饿肚子,那些有瑕疵的布匹堆在仓库落灰也是落灰,还不如废物利用。
高厂长和孙主任对视一眼,孙主任的想法和高厂长相同,他对高厂长点点头,表示同意这个做法,高厂长便对骆琦道:“如果你能够找到粮,那我就做主批准你以物换物。”
骆琦也没把话说满,听了高主任的话,骆琦道:“那我就去试试。”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了,就算要去找粮食也晚了,于是骆琦就决定明天再出发去。
晚上骆琦回家,丁桂兰还来特地等骆琦一起回。
“晓琪,明天你去换粮,叫我一个。”罗月季辞工回老家了,作为军嫂中唯二的干部,丁桂兰觉得自己和罗晓琪哪怕以前有过龃龉,但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她还是要跟罗晓琪站在一起的。
骆琦没想到丁桂兰会站出来明确表示要支持她,她虽然有信心能够换到粮,但有人帮忙,骆琦还是高兴的。
她道:“谢谢你,桂兰,明天我出去的时候一定叫上你。”
丁桂兰被骆琦这一声谢谢谢得面红耳赤,她连连摆手:“不用谢不用谢,都是纺织二厂的一份子,为厂里出力是应该的,再说了,现在咱们家属院在厂里做干部的就咱俩,咱俩要是再不团结那不是让人欺负咱们么?”
别看二厂是个小厂,但里面的门道多着呢,大家阶级分明得很。就那工人最多的车间来说,家属大院的人只喜欢和家属大院的人玩儿,镇上的工人们也各自抱团,光一个小小的一条流水线十来个人就能分出八九个小团体。
干部之间的拉帮结派也不少。在骆琦出去学习的这半年时间,丁桂兰经历得可多了呢。
丁桂兰说得情况没人比骆琦更清楚了,毕竟她上辈子就是在体制内混的。之前在一厂上班的那半年拉帮结派的也不少。
特别是厂办和工会之间那都是互相不搭理的,那可比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