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3.第四十三章 双更 (第3/4页)
下看书,也是为了等李氏回来。
“许是我动静大了些,倒吵着满了,”李氏去收了谢侯手上书册,“孩子玩心大,醒了以后闹着和我说了好一会儿话才困了。”
“倒是难得,”谢侯眼中满是慈爱,“此次回京,我预备叫六子一直跟在满身边伺候,不必再回蜀州了,只是满到底年纪,身边还是得有个镇得住场面的人,你说我是叫管家跟着回去,还是派个嬷嬷?”
“侯爷,咱们真不回去?”李氏离了谢笙,才将自己心里的担忧表现出来,“满才六岁,我一想着要他留在京城,这心里就有些过不去。”
谢侯拍了拍李氏的手,心里担忧却不如李氏那么重:“满平日皆要进学,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住一日,只要有人管着他的内外事务,便不必担心。何况咱们满聪明着呢,年纪,又不强出头,有朱弦在,谁也不会特意关注满。”
果然是男人的想法,说得轻巧。李氏有些不高兴,撇开谢侯自个儿生闷气去了。六岁的孩子不在父母身边,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就不会害怕?
李氏一时担心谢笙离开他们之后不习惯,一时又担心谢笙回去之后老夫人又要故伎重演。不免觉得头晕脑胀,第二日早晨竟病了。
谢侯作为枕边人,自然是第一个发现的。谢侯连忙叫了人去请家里供奉的大夫,一面又劝慰李氏:“家里有娘在呢,到底满是她的亲孙儿,是谢家的孩子。何况朱氏子也要回去,那也是娘的表侄孙呢。”
李氏心里本就担忧,如今谢侯竟还想把谢笙托付给老夫人照顾,李氏心里又急又气。
李氏觉得,这六年过去,许是隔得远了,当初那些不满和隔阂都渐渐松动,谢侯就又念起当年母亲的好来。
“娘若愿意看顾着满些,我也高兴,可娘和太尉那头走得近,满又是要走清流路子的,要是跟着娘出门见客,只怕不太妥当。”
“别担心,不是还有岳父岳母在吗。”
谢侯有心再多说些,外头管家已经在催,不得不走,只能让人去请周夫人过来。
“你这孩子,平日也没见你是个犟脾气的,怎么如今就想不明白了?”周夫人把屋子里伺候的人都赶了出去,扭头就骂了李氏一句,“那杨氏再怎么不好,面子上的功夫是做足了的,何况现在谢麒地位稳固,满又不和他争,杨氏就算不能一碗水端平,也不会叫人欺负了满去。到底是谢家嫡子,走出去就是谢家的脸面。”
“可姑母,我心里就是担心,当年她做的那些事情,叫我恶心得不行,”李氏心里委屈,抱着周夫人啜泣起来,“姑妈,我心里苦啊,我来了蜀州的头两年还会时常做噩梦,梦见她那张冷脸,梦见我的满没了。杨氏死的冤枉,难道能怪到我身上?我自打嫁过来,无不时时奉承着她,可我又得到了什么回报?”
“都说她待我亲如母女,哪有母亲这样算计着女儿的?”
“可她是亲祖母,你们不把孩子托付给他,又能托付给谁?杨氏照看满,若出了什么错处,自然是她的过失。只要她还在乎谢麒的名声,就必须要好好对满。你焉知谢宁不是看破了这点,才做的决定?”周夫人认为李氏太过担忧谢笙,以至于当局者迷,“你该多信他些。”
李氏听罢这话,一时想起当初谢侯宠爱刘氏的模样,一时又想起这两年在蜀州的惬意日子,心如刀绞,也不晓得该不该信了。
“夫人,满少爷和大姐儿来了!”
“快收收,可别叫孩子见了。”
谢笙一想到黑旗崖在一处高山顶上,就觉得有些头疼,明明这边半山腰就有一座寺庙,为什么非要跑那么远。可这话对着李氏,谢笙又说不出来。
李氏之所以想要去名寺祭拜,无非不过是看着谢笙三岁生辰快要到了,想去寺里为他祈福,祈求为他寻找名师的过程顺顺利利的,不要有半点波折。只是整个谢家都清楚,想要谢笙寻访名师的路没有波折,实在困难。
谢侯爷如今身为蜀州刺史,手握蜀州军政大权,却也改变不了他出身勋贵之家的身份。蜀州为下州,蜀州刺史从四品,而定边侯的爵位,却是从三品。自古文人与勋贵之间就有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