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吹出来的名将 (第2/2页)
而文人,后面排队等着做官的有成千上万,别说土木堡之变死的几十人,就是死了几百人,后面文人只会说谢天谢地,终于死了,位置空出来了。 把五军都督府,搞成一个空架子,于谦还不罢休,他又创立了臭名昭著的巡抚领兵制度,并成为国家的所谓“祖制”! 也就是说把地方上打仗,怎么打仗的权利都交给了巡抚,总兵反而没权了! 如果用21世纪比喻的话,就是打仗由高官,省高官负责指挥,军区司令员只有听命令的权利! 可以说从根本上杜绝了武将上进的道路!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人们不再关心武备,几十年后,连武官自己都嫌自身及不上那些朝上读书人出身的大臣,一个三品的指挥使,见了七品的翰林编修,居然都是大气不敢出! 因为领兵的文官都是考科举出来的,而明朝考的是八股文,全靠死记硬背,很多明代文官别说军事能力了,他们甚至连行政能力都不足,以至于底层吏治被胥吏把持! 这种人治理地方被人架空到还好说,带兵打仗纯粹的找死。 当然这种弊端一开始没有显现出来! 因为除了边关有些战事,内地还是很平静的,也就是对付一些造反的农民,根本不用巡抚出马下面就搞定了! 即使是祸乱东南的倭寇,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危害不是很大,最后在戚继光等武将主持下也剿灭了! 加上兵权在文官手里大家也放心不用担心造反什么的! 于是大明平稳中度过了一百多年! 但是等到满清崛起开始祸乱东北的时候这种政策的弊端彻底显露出来了! 大明是一败再败,连辽阳这样的大城都失去了,可谓丢尽了颜面! 文官和武将最大的不同,就是笔杆子在他们手里,我们打不了胜仗但可以吹! 当然了败仗是不能吹,大家还要脸,但是小胜可以变成大胜! 一场斩首上百,在以前的朝代连记载都不记载的小规模战斗在文人的笔下竟然成了大捷! 矮个子里拔将军,于是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这三位有一定军事才能的文官被吹成了明末有名的抗清名将! 以至于金大师在《袁崇焕评传》中,都提到了他们,说明末天子的命运不坏,作八股文考中进士的文人当中竟然呈现了三个军事专家,是最有能力援救明代命运的三个人! 惋惜的是,这三人中明代天子罢斥了一个,杀掉了别的两个。 可是你只要研究一下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三人经历的战斗,就会发现这三位名将水分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最大的功绩就是稳定了辽东的局势,让岌岌可危局势稳定下来! 期间最出名的就是吹上天的宁锦大捷,斩首二百的战斗说白了就是守城! 如果这点功绩也算名将的话,那中国上下五千年名将实在是太多了! 坑杀敌兵上百万的人屠白起、灭五国的王翦,一战歼灭东胡十万骑兵的李牧,追杀匈奴数千里斩首数万的霍去病、决战中歼灭数万匈奴主力的卫青! 七战七捷击败秦军主力的项羽,摆下十面埋伏的韩信,力挽狂澜的岳飞,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的李靖等等人实在是太多了! 就连坚守襄阳六年最后投降的吕文焕能力也比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强多了! 其主要原因就是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都是科举出身,熟悉的是四书五经,擅长的是治国安民稳定局势,至于军事方面的能力,抱歉,按部就班的守城他们还可以! 但一旦进攻,那瞬息万变的战场根本不是书呆子能掌控的! 至于被文人推崇的诸葛亮,指挥的时候扇着扇子,显得很文雅! 但是别忘了人家读的可不是八股文,诸葛亮从小学的是兵法,用后世的话来说,诸葛亮是从国防大学指挥系毕业的,这样的人严格起来说是儒将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