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7章 县试之前 (第1/2页)
谢离是大唐贵女,自幼便被家人严格教导,时下世家千金们该会的技艺,像什么琴棋书画、骑马打猎、剑术蹴鞠、烹饪女工、调香插花等等等等她全都会。 而且谢离还有个独有的特长,那就是记性奇好,堪称过目不忘,不管是什么书籍还是字画,她只要看过一眼,便能死死的印刻在脑子里。 谢离出身太康谢氏,一个绵延上千年的世家豪族,家中的藏书自是数不尽数。 而作为嫡支嫡女,再加上谢离表现出来的特长,谢家当时家主亲自下令,谢离可以入谢家最珍贵的藏书阁借阅书籍。 后来谢离嫁了人,夫家亦是江左世家,老牌士族博陵崔氏,似这样的家族,哪怕经历战乱,房子、田产、奴婢和金银珠宝都能舍弃,惟独藏书和族谱是决不能丢的。 所以,崔家的藏书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其中还包括许多根本没有在市面上流传的孤本、珍本。 嫁进崔家后,谢离生了嫡长子后,崔家的藏书阁便也向她开放了。 如此一来,谢离看过的书数以万计,且谢离虽为女子,兴趣却颇广,看书也不仅局限于某一方面。 什么诗词歌赋、什么文史笔记、什么农书医书、什么占卜星相……她竟是来者不拒。 可以说,谢离的脑子里存储着一个内容丰富、门类齐全、数量庞大的图书馆。 而这一些,全都被谢向晚完整的继承下来。 可以说,别看谢向晚现在还不到七岁,她脑子里的知识量比当世的什么大儒、名儒、名士都要丰富。 因为经过前朝异族的暴政,中原大乱,许多珍贵典籍或被焚毁、或丢失,能流传下来的书籍实在是太少了,就算那些号称有底蕴的大家族,也只保留下来极少的一部分。 没有足够多的书。历代先贤们的知识也就无法延续,所以,大周朝立国初,太祖爷就极力推行恢复汉家文化。积极组织人力去民间寻访散落的藏书,并且数次组织博学之人编书,前前后后努力了几十年,终于挽救和新订了一大批的书籍。 但,这些跟被损毁的书籍相比,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而与谢向晚脑中的存书相比,就更少了。 所以,只要谢向晚愿意,将谢离记忆中的书籍全都默写出来,绝对是一笔震惊世人的宝贵财产。 不过。谢向晚却没有这个打算,至少现在没有。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谁让谢家现在是盐商呢,如果她还是太康谢氏的子孙,哪里还需要遮遮掩掩。直接复制出来也就是了,以此赚个才女的名头更是妥妥的。 在大周,出身决定一切,谢向晚想给自家找一个光鲜的祖宗,未尝没有这方面的原因守着宝山却还要受穷,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啊。 大规模的默写书籍不现实,但小范围的弄一弄还是木有问题滴。 早在去年。谢向荣准备参加童子试的时候,谢向晚便默写出了一整套的四书送给了谢向荣。 她默写的这套与彼时市面上流行的四书不同,上面有着几位隋唐名士注释,那些注释非常珍贵,让谢向荣读后大有启。 当时谢向荣非常兴奋的问,“妙善。这些书你都是从哪里寻来的,真是太宝贵了,夫子瞧了爱不释手,直呼宝贝,最后还以先生的身份强行借了去抄录!” 说到后面时。谢向荣的语气里夹杂着委屈和隐隐的骄傲。 谢向晚不能说是自己抄的呀,只能推说:“下面的人去外头采买货物,偶尔现的。” 谢向荣激动的捉着meimei的手追问:“具体什么地方除了四书,还有什么其它的书籍吗” 四书五经是大周科举的必考书目,这些书的原文内容,谢向荣早已背得滚瓜烂熟,但缺的却是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许多前人的批注或者心得,才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谢向晚当然不能说出实,只含糊的说:“他们也不懂,好像是在岭南的某个不知名的小书铺里现的,听说那里曾是唐时的流放之地……” 被流放的,大多是文臣,唐宋时文风鼎盛,流人之地会有这样带有批注的书籍并不奇怪。 为了打消谢向荣命人去岭南寻书的念头,谢向晚只得说:“下人也说了,那个地方只有一间书铺,而这套书是书铺唯一的存本,其它的,确实没有了!” 谢向荣一脸惋惜,不停的嘀咕:“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唉,也罢,能得这么一套已是上天厚爱了,人不能太贪心呀。” 见哥哥这般失落,谢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