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_寒门之士[科举] 第2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寒门之士[科举] 第213节 (第2/3页)



    再干十年,还是一口气干到老死?

    他已位极人臣,该有的都有了,如今回乡还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若再留得久一些,恐怕天子见他则生厌。

    天底下没有四十年的太子,自然不会有二十年的宰相。

    第272章 番外八 柳阁老回乡二

    通州码头。

    柳贺当年进京时, 通州码头便一派繁荣景象,如今还是这样,开海之后,外邦来的货物进京仍需过这一条水路, 通州码头因此扩建过好几回。

    柳贺一家是趁着天还未亮出发的。

    若是在白日, 天子的赏赐一波接着一波, 也必会有与柳贺亲近的官员前来送行, 柳贺觉得, 自己已经是致仕官员,着实不必如此高调。

    进京近三十载,为阁臣近二十载, 柳贺攒下了一些家业,但并不算很大,其中有许多是天子的赏赐,自他任讲官时算起, 已积累了许多。

    “倒是难为你, 半夜就得起来。”这个时节, 京城的夜仍微有些凉, 柳贺给杨尧披了件衣裳, 知儿和妙妙在后面的车上。

    柳贺要归乡的事早已和家人说过了,和柳贺不同, 妙妙和知儿几乎是生在京城长在京城,妙妙对镇江府还有些印象,知儿却是完全不知。

    因柳贺的缘故,知儿也获了荫封,若他有意科举,倒也能参加顺天乡试, 可知儿无心科举,柳贺也不强求,随他做什么。

    “好在娘先回乡去了,倒省得将她叫醒。”

    这些年来,无论朝堂上有多少风浪,都是杨尧陪着柳贺度过,天子立太子那日,柳贺在宫中过了夜,之后张鲸事发,柳贺匆匆将家中诸事托付给了杨尧,便在内阁留了数日。

    他若有什么事,家中妻儿一直为他担忧,夫妻二人从前还常常打趣说柳贺致仕后要如何如何,之后柳贺这首辅做得久了,杨尧估计他一时半会退不了,就不太提柳贺致仕后的事了。

    柳贺选择此时回乡,杨尧心中也十分意外。

    当然,也有欢喜。

    马车出城时,城门的守卫见了印信,失声喊道:“阁老……”

    柳贺道:“不必声张,我如今已不是阁老了。”

    城门守卫默然不语,只在马车离去时静静一拜。

    此时通州码头上船只并不十分多,但也有几艘夜里才到的船,柳贺左右将书箱、衣箱等放下,船舱里很快便塞满了大半。

    柳贺道:“我原以为应当没什么东西。”

    “住了这些年,东西只会越积越多。”杨尧道,“夫君平日只当甩手掌柜,自然看不出了。”

    被杨尧这么一说,柳贺难免有些羞愧。

    柳阁老在朝堂上威风凛凛,回了家却是老娘说得,老妻也说得,儿女们都习惯了。

    待得物什收完,天已渐渐亮了,一家人上了船,柳贺也有了些困意,当官当了这么多年,刚进翰林院的时候,柳贺觉得自己有无穷的精力,可首辅当的时日久了,来来回回就那么些人,破事也有一堆,柳贺难免有些倦了。

    朝中纷扰,就让那些乐在其中的人去烦心吧,他柳泽远不奉陪了。

    回乡这一路倒并没有什么波折,朝廷每年花了大笔银子清理漕河,在柳贺任上,他也揪出了许多贪污的蛀虫,也发现了不少治河的人才,大明朝的弊病着实不少,彻底根治很难,柳贺只能延续张居正的修补之策。

    从某种程度上说,开海就是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以对外的商贸促进大明本土商贸的繁荣,进而有更多的银两用于民生、军事等方面。

    船航行时,柳贺也常常去探看四周景色,他当年回乡时走的也是这条路,经他观察,如今水路上的船确实比当年更多了些,河岸的堤坝一看便是新筑的,两岸郁郁葱葱,倒不似冬日时那般荒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