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胡同姑娘_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七十年代胡同姑娘 第109节 (第3/3页)

系上,才于五零年回了北城。

    第119章

    ◎我跟方旭泽在城西租了房◎

    唐家是钟鸣鼎食之家, 战乱前几年,唐老太爷就让大儿子一家带着大部分家产出了国;二儿子病重, 不能远途跋涉, 就滞留在了国内。

    后来唐父病故,唐老太爷料理完后事后也买好了船票,打算在三七年十一月带着二儿媳妇和二房的两个孙子也出国去, 结果七月就发生了战争。

    唐母当时南下除了去沪市接小儿子,也想回一趟姑苏的娘家。不料滞留桂城十数年之久。

    幸好一家子平安,战乱起时唐母的大儿子唐宣贤带着妻儿和老爷子往西跑, 后来又一路南逃, 去了港城。

    内战结束后国内状况不明,他们本不欲回国,只托人打听唐宣文母子的消息。可唐老太爷身体不好, 病逝前想落叶归根。

    唐宣贤把妻儿留在港城, 自己带着老爷子回国,并与母亲、弟弟团聚。不过他们没有回北城,而是留在了沪城。

    回国后老爷子身体渐好,唐宣贤把祖父托给母亲和弟弟照料,自己回了港城。老爷子于五五年病逝。病逝前,一家子回了北城。

    盛茹慧是跟着婆婆去姑苏探亲时遇见的盛爱国,当时他改名叫盛民生。

    盛家原是小地主, 建国后土地收归国有,盛爱国担心被批//斗,不敢回乡,改名换姓在姑苏下面的一个小县城里过活, 并娶妻生子。他因为有初中文化, 还进了当地的政府机关, 当了一个小科员。

    唐家原籍北城,在北城和沪城都有诸多产业,本应该是民族资本家。但唐宣贤回国后把绝大部分的房产、铺子、工厂都捐给了国家,只留了北城一处四合院和一个工厂的部分股权、沪城的一幢小洋房和百货公司的部分股权。

    他离开后,唐宣文以小业主的身份做了沪城百货公司的经理,经济上十分宽裕。

    见到二哥后,盛茹慧还给了一些钱给盛爱国。在唐家搬去北城时,她问过盛爱国后,把他们一家子都调到了北城,还给他买了一处宅子。

    唐大伯在米国经营得不错,一再催促唐家兄弟去米国接任另一半家产。唐宣贤便连催促弟弟去港城与他汇合,再一起去米国。

    可要走时,盛茹慧怀了身孕,胎相不稳,唐宣文就拖到了妻子生下孩子,孩子满两个月,这才去港城与唐宣贤汇合,转道去了米国。

    盛景听完这上述情况,没什么情绪地问道:“这些都是环化胡同那边的人跟您说的?”

    “他说过,我后来也派人去查过。”盛河川道。

    他对盛景的身世有疑惑,自然不会盛爱国说什么就是什么。

    因为盛茹慧把盛爱国调到北城时,给他安排的工作不错,在工厂的财务科做科长,还给他买了处院子。可盛茹慧一离开,盛民生就把名字改成了盛爱国,还把原来那个四合院卖了,自己调到了另一个工厂里做工人,半年后又调了一个工厂。单位是一个不如一个。

    就这个问题,盛河川问过盛爱国,

    盛爱国的解释是盛茹慧当时把他安排在唐家的工厂里,因为亲戚关系,他挺受器重。结果唐宣文和盛茹慧一走,他就受到了排挤,新调来的厂长容不下他,他只好想办法调走。后来调的那个工厂也不好,也受排挤,他只得再调,最后到了鞋厂。

    鞋厂不大,人也不多,人际关系简单,他呆着舒服,而且做技术工是凭技术吃饭,不受气。他就一直留了下来。

    盛河川一直怀疑,是不是盛爱国换了孩子心虚,担心盛茹慧发现孩子不对杀个回马枪,这才赶紧调走,又卖了四合院,搬去了别处,最后才搬去了环化胡同。

    见盛景听他说完那句话就不作声了,盛河川看着她,欲言又止。

    李玉芬和盛国强夫妻俩对三个孩子的态度如此反常,以盛景的敏感与睿智,盛河川觉得她应该是猜出了什么。

    可盛景对此事从来不过问,刚才听到盛茹慧的事时连点情绪波动都没有,他又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

    如果盛景什么都不知道,那自然是等盛茹慧回来后,弄清楚一切再说。

    否则事情不是他猜测的那样,或盛茹慧完全不觉得被调换了孩子,觉得她养大的那个孩子就是自己亲生的,那不如一开始盛景什么都不知道的好,免得又受一次伤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